Skip to content

新产品的定义有几种

  • 新的产品
  • 整合式的产品
  • 套壳的的产品

这里我基于我做了一个两周的web应用最终失败得出的结论,其属于第一种 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工作量过大,耗时过长,根本原因是我的思维没有打开,没有符合做新的产品所需的特点

最重要的因素

首先,最重要的是时间窗口,一般来讲,所谓的最新潮流必然与人们的视线相关,而新技术或者出圈的内容,关注着并不会携带过多的想法 他们只在乎这东西整体上怎么样,我在想关注的时间点内看到了你,”哦 做的还行;哦原来是这样的;挺好用;挺新鲜“诸如此类短时间内短视的想法,不过这就是认可的基础 做东西也一定要短视,至少在这方面来讲;而这里的短视并非是贬义词,需要短时间内做出的东西必须短视,不然才是一叶障目

手段

短期项目应该尽可能用熟悉的技术 手段是不重要的,手段服务于目的,当手段阻碍了目的的达成,那就走错了路 具体到我来讲,我在做新东西时有那股追随新事物的激情,在这种激情之下,我没有进一步考虑和调研就选定了我用到的技术栈,而主要的几个技术我的熟练度并不高,导致了我后边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做出来,可以说是严重阻碍了进度

习惯

不应该在前期追求日常的洁癖 在机会面前,需要抛弃习惯,尽可能使项目的一个个milestone从nothing转为fulfilled的状态

思维

基于现状,灵活取舍 在这种情况下,思维的敌人是固执 随机应变的全文是:随着机遇的转化,对外界采取应对措施 并 对自己的行为想法变化 具体地,我在数据采集和清洗时,遇到了动态数据更新问题,导致工作量非常大;我没想太多,一直在做,用了大量时间,最后进度也没有达到预期;但是其实是可以重新讨论动态数据是否需要的,比如我当时可以割掉这个动态数据功能,先确保项目进度符合预期

规划

谋定而后动 调研要足够充分,捕捉到对应的功能,最后应当输出一篇TodoList出来 以及更关键的一步,对这篇TodoList进行审视,对每一条给出这么几点

  • Required:是否必要
  • Cost: 成本,包括时间与精力
  • Effect: 承担的效果